忆童年点滴
作者:王心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孩提时,家在华县赤水车站、华县老车站共居住了十四年,期间历经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华县老火车站西边的土路刘焕民摄在困难时期,车站职工各家各户严重缺粮,大家在铁路两侧,大河小溪旁开荒耕种,一年收夏秋两料粮食补贴家里用。陇海线车站一天下来数趟东来西去的客车在华县车站停留,东西会车时间较长。聪明有心计的家属们看好这个机会,利用客车在车站会车这机会,弄点水果端到站台上去叫卖,一天下来多少能赚点钱。
有天下午,我大姐王丽侠放学回来,买了点苹果和时令鲜水果。到了晚上,她背上背包再端上一个茶盘来到站台上,加入到站台上叫卖的军团中,等待晚间的客车到站时叫卖。火车刚进站,在站台上等待已久的叫卖人群顿时大乱,大家纷纷拥挤在客车窗口向旅客叫卖。有的人从车尾快步跑向车头,边跑边叫卖着。大姐王丽侠腿快手快眼快,身手麻利,今天第一次参加这种叫卖生意,便把果盘和背包里带的苹果全部卖干卖净了,拿现在的话说,赚了点钱有了点经济效益。这对大姐来说第一次就获的利益,这提高了她投入的积极性。为了获得更多的收获,她叫上两个妹妹,三人端上果盘叫卖,一天下来水果销售一空,三人兴高采烈地回了家。星期天,大姐拿上院里捞虾米的珠杆小网,带上水捅脸盆,领着我们姊妹几个来到东闸口附近的小池塘和田埂边的小溪里捞虾米。从早上到中午时分,我们收获了可喜的劳动成果。下午,姐姐们在家把虾米收拾出来在锅里一炒,红红颜色的虾米,色红味美口感好。姐姐们用白纸叠成一个三角形状的纸包装虾米用,再煮些五香味鸡蛋,端到车站去卖。三个果盘卖的差不多了,三人仍不回家,在车站等下一班车来时再去叫卖。只到货物销售一空,三人高高兴兴回家,这种通过劳动换来经济效益的喜悦心情无法言表。
夏天卖甜瓜、西瓜、鲜挑,三个姐姐上到车上从车尾到车头叫卖。有时在车上叫卖时来不及下车,就只好坐到渭南车站或者孟原车站下车,换下趟列车再坐回来也是常事。困难时期,铁路沿线职工家属们开荒种地,养猪养羊养小兔子,搞些五花八门的家庭小副业。夏秋农忙时,车站职工家属带上孩子们,去附近农田里拾麦子,以这多种办法,补贴家用。我们住在华县车站一号院,出南门十余步有一条大河,来的垂钓爱好者颇多。院里大人休假时,拿着鱼杆坐在河边钓鱼,环境幽雅,陶冶情操。华县是竹子的生产地,我也找来合适的竹杆绑上线,拿一枚缝衣服的针,在煤油灯上烧红拿手钳握个鱼钩。虽然鱼钩上无倒刺,不正规也能凑合用了。这还真行,时常有所收获。华县老火车站东侧农田刘焕民摄
记得有个礼拜天,父亲从西安回来休假,为了给父亲改善一下生活,我决定去钓鱼。星期天早上下起毛毛细雨,天麻麻亮我早早起了床,身披着麻袋来到河边。先做了个窝子,再将头天下午准备的蚯蚓拿出来摆在身边……二十分钟之后,我理杆开钓。刚开始鱼儿不上钩,但过了一会儿频频起杆,连连得手,鱼儿放满了脸盆,我又回家将洗衣盆拿来。一会儿爹爹出院门,见我蹲在河边钓鱼,身边还摆放着两个盆。父亲来到河边惊奇的看到盆里活蹦乱跳的鱼,他高兴的也来了兴趣,接过我手中的鱼杆,蹲在我旁边钓了起来。盆中的鱼儿成为家里午饭的盘中歺。父子两人雨中垂钓的场面,在华县多少年来不曾有过,这是难得一次。这场面,现在已过去六十多年了,我还记忆犹新,仿佛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王心壮年10月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王心壮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华州红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