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家教12岁女孩跳楼,背后一个细节

治白癜风吃什么药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30/5661850.html

作者

樱桃妈

来源

育儿进化论(ID:yuerjinhualun)

1

作家三毛讲过自己一件小时候的事。

初中时,一向数学成绩不太好的三毛考了一次高分。老师起了疑心,认为她一定是作弊了。

三毛气愤回敬:「作弊,在我的品格上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数学老师面子上过不去,又为三毛单独出了套试卷,但却都是习题以外的题目,三毛自然没有考好。

更过分的,老师竟然对三毛当众羞辱。

「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位数学老师,用墨汁在我的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它们流下来,顺着我紧紧抿住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

十三岁的三毛,感受到了强烈的羞辱,她发誓再也不去上学,宁愿自己在家读书。

然后她就真的再也不去学校了。

教育家陈孜虹在《有爱好好说》这本书里提到:「大人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孩子还不具备羞耻心的认知能力,所以不会觉得没面子。」但实际上,羞耻感是一种最不易承认、最难以释放的情感。而这样的误解,最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让成年人常常无法感受到孩子希望获得尊重和认可的期望。越是年纪小,越不会在心里设防,孩子也就越容易因此受伤。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

2

江西12岁小学生缪可馨作文课后跳楼身亡的事件,终于有了新进展。家长看到了监控视频,涉事老师也已被停课。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孩子曾经在课上被老师扇巴掌。

有学生实名举报,涉事老师曾把他叫到办公室拖下裤子抽打,还曾被水泼脸上。

还有学生说,她心情不好就扇脸。

有人说,孩子需要挫折教育,不能这么玻璃心,我们很多人不就是被打大的嘛。实际上,每个孩子承受能力不同,越是高敏感的孩子,对羞辱感就越是在意。

强烈的羞耻感是怎么摧毁一个孩子的?朋友的女儿小夏上高二,早恋,和班里一个男生。小夏爸爸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脑子一热,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直接「杀」到学校。正好是一个自习课,老师还在讲桌上坐着,他推门就大喊一句「谁是张天沐?!出来!!!」这是那个男孩的名字。男孩懵了,女孩傻了。老师更是一头雾水,正准备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小夏爸爸口无遮拦地说「他勾引我女儿!和我女儿早恋!耽误学习!」小夏面子上挂不住了,眼眶里泪水就要喷出来,急忙把爸爸拉出了教室。自此之后,恋爱倒是不谈了,小夏的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她总是觉得同学在悄悄议论她。那种无法释怀的羞耻感,一直伴随孩子几个月,最后只能无奈转学。曾经有一个话题,你为什么不爱学习?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我传的小纸条,后来那个老师的课,我再也不敢抬头。」还看到一个小学班主任说,「摧毁一个孩子只需要不搭理他,三次打招呼不理他足够,他再也抬不起头来。让一个孩子自闭也很简单,只需要当着全班狠狠批评他就行了。」细思恐极。

在所有负面情绪中,羞耻感是最致命的,也是能导致人快速崩溃的。

没有父母会真想毁掉自己的孩子,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可却因为不明白尊重与理解的意义,才会好心办坏事。

作家桐华说:「因为孩子世界很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给孩子留面子,其实就是在保护他们自尊和自爱的能力。别让我们爱的意愿,变成伤害他们的利刃。

3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接待过一个严重的抑郁症患者。

这个女孩5岁时尿床了,父母骂她越活越倒退,明明2岁就已经不尿床了。

她又羞愧,又紧张,当晚又尿床了。

妈妈一边抱着湿褥子往外走一边说:这么大了还尿床,把你的被子晒到外面,看你知不知道丢人!

他们住的是大院平房,周围邻居很多,女孩顿时觉得颜面无存。

从此,她陷入了「尿床魔咒」,隔三差五尿床,一直持续到成年。

这样类似的场景其实并不少见:

「羞羞羞,这么大还哭。」

「你看看某某某,再看看你,你真是丢我的脸!」

「你这么没出息,以后谁要你?」

毁掉一个孩子,可能有很多种方式。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外人的面,毫无顾忌地辱骂,贬低,训斥,不给孩子留面子,无疑是其中足以诛心的杀手锏。

对于这个女孩来说,这种羞辱感,就深深烙进她的性格里。

为了避免住集体宿舍,成绩优秀的她只报了当地的普通大学,方便晚上回家睡觉。

童年的羞辱加深了她的自卑,不敢接受异性的示爱,将近40岁了她还没结婚。

看着父母流泪道歉,她持续几十年的尿床毛病才开始好转。

格森·考夫曼在他《羞耻:关怀的力量》中说:

多数人成年后忽然意识到自己有着「遇到困难想逃避」「对感情极度敏感」「爱讨好别人」等心理问题,大多是童年羞耻感累积的结果。

4

当孩子犯错时,正确的做法绝对不是让他们「知耻而后勇」。

首先,平衡「自己的面子」和「孩子的面子」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有些家长、老师会不自觉羞辱孩子?

通常是因为:你让我很不满。

《少年说》有一期里提过一个终极问题:到底是大人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面子重要?一个女孩抱怨妈妈在外面从来不给她留面子,妈妈的回答却是:「你不分场合地犯错,妈妈能不纠正你吗?即使在外面,难道孩子的面子比妈妈的还重要?」家长的面子固然重要,但要知道,这两者之间未必就是对立的。更多情况下,并不是孩子真的多么让家长丢了面子,而是家长在宣泄一种情绪:我对你很不满。与此同时,忽略了孩子的面子。就像毕淑敏说的,「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如果连最亲的人,都不顾你的尊严,否定你的价值,那么孩子是无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一份调查显示,孩子从3岁起就已经有羞耻心了。给孩子留一份面子,不让他当众出丑,其实并不难。

其次,让内疚发挥作用。

同样是犯错,不同的做法,很可能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朋友的孩子霖霖7岁,从小调皮,爱欺负人,从上幼儿园开始,因为打架,不知道接了多少个老师的告状电话。最生气的一次,她也没忍住,在街上就打了霖霖一下。让她吃惊的是,孩子不仅没哭,反而抬起头来,就那么死死地盯着她,那种带着失望和愤懑的眼神,她至今都忘不了。孩子改错了吗?没有。反而和她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转折发生在一个月后。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霖霖突然变乖了很多,再也没有惹过事。直到后来她才知道,一次在卧室,她因为孩子的事情悄悄哭了,忍不住和老公诉苦,被孩子偷偷听到了。因为内疚,霖霖改了自己的毛病。

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羞耻和内疚的主要区别是强调自我(我是可恶的人),还是强调行为(我做可恶的事)的差异导致了不同情感体现。

内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