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何要少待寝室寝室是温床,也可能是

不知道啥时候开始,网上开始流行一个字:“宅”,宅在家,宅在寝室。随着网络的发达,一切需求似乎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而习惯于宅在屋里的,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显著的特点,便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吃饭可以点外卖,与人交流可以通过社交软件,想休闲可以玩游戏,刷剧;对宅男宅女来说,只要给他们一台电脑或者一个智能手机,连上充电器就可以一个月甚至更久不出门。

宿舍是高校管理相对松散的地方

在高校里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大学里空余时间多,管理相对宽松,而寝室恰恰又是监管最为薄弱的地方,辅导员老师一周最多到寝室来一两次,很多高校辅导员甚至都不到宿舍,宿舍管理员也就查查卫生,基本不会干预个人的私事。没人管,没人查,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寝室也是部分喜欢宅的同学最喜欢的地方。

长期宅在宿舍容易出现的问题

“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相信这句话绝大部分学生都熟悉。这是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下发的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虽然只有三句话12个字,但是却相当准确地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宅在宿舍,沉迷网络,疏于锻炼。身体素质跟不上学习要求,意志品质缺乏,交流沟通能力退化,学习兴趣降低,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心理疾病增多。

宅在宿舍更容易丧失进取心

虽然寝室不是这“万恶”之源,但是相当一部分宅在寝室里的同学,都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认为在寝室里一样可以学习开始的。比起自习室,干扰学习的因素太多:看书可以坐着看,也可以躺着看,躺着可以看书,也可以睡觉;学习可以看书,也可以看电脑上的讲义,电脑可以用来看讲义,也可以用来玩游戏;自己在看书,同学在刷剧,忍不住也想刷剧。自认为自我约束能力很强的同学,往往都是先看到自己的决心,看不到干扰因素,更看不到干扰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时间长了,就慢慢养成了习惯,该做的事情却被耽误和放下了,不该做,应该少做的事情却放不下了,醉生梦死的大学生往往都是这样开始的。

宅在宿舍容易丧失融入集体的机会

长时间宅在宿舍,也会失去很多跟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到后面也许会越来越觉得与身边的人和事格格不入,缺少了集体的关怀与荣誉感,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找不到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在保研,考研,就业等需要自己主动联系的时候,也可能处于社交恐惧之中,不愿走出去,从而错过了很多的机会。

宿舍是同学们休息交流的地方,但绝对不适合作为学习的场所。远离宿舍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更应该远离的是“宅”在宿舍里的生活状态,让自己积极地融入集体,适应大学生活,丰富自己的大学经历。

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

最近教育部明确表示,要让天天睡大觉,打游戏,混日子的大学生毕不了业,去年主流媒体也曾刊文《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不容》,直指现在大学生荒废学习,蹉跎大好年华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考研难等现实问题,并不完全是企业要求门槛高,还在于学生自身基础不够扎实,能力不足等问题。

虽然说宅在宿舍不一定会出现类似问题,但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在教室,每天有锻炼时间,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同学,明显更积极健康,心态更阳光,出现各类心理疾病的问题要小得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