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学习说话善铺垫的技巧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nb.ifeng.com/a/20191105/7860025_0.shtml

有些孩子说话喜欢铺垫,他们有时候不会直接向大人提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而是先渲染下气氛,再提出要求。由这点看来,孩子无疑是天生的“散文家”。

01

“妈妈,我肚子疼!”女儿说。

“妈妈给你充包冲剂?”

“不用了,我是饿的肚子疼的!”

“那妈妈去给你做饭吃!”我说。

“我不想吃饭,我只想吃几颗花生米,可以吗?”

哦,说那么多,原来她是想吃花生,却担心被我拒绝,所以先强调自己饿。

“妈妈,我感觉嘴巴不舒服!”女儿刚躺下床。

“怎么了?嘴巴疼?”

“不是,是干得难受!”

“哦,那妈妈给你倒杯水。”我心甘情愿地爬起来给她倒水。

之前,每次躺下床,女儿一提出喝水,都被我数落一番,这次她居然学聪明了。

“妈妈,你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女儿指着还没着色的苹果问我。

“红色的。”我不假思索。

“可是我没有红色颜料,你可以帮我买红色颜料吗?”

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02

为什么有些孩子说话喜欢铺垫呢?据我观察,总结起来大致有两大原因:

第一,孩子偏向感性,在提出要求前,他们习惯先强调自己的感受。比如,在想吃东西之前,他们往往会先渲染自己饿的程度;想要大人抱抱时,他们会先说自己累了或脚疼。这类原因往往是真实可信的,如果合理,大人不妨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

第二,孩子在长期对大人的“察言观色”中渐渐发现,自己的内心诉求,只有让大人们觉得是合理的,才能满足他们。否则,将一概否定,撒泼打滚也不奏效。

于是,他们渐渐掌握了一定的说话技巧。即在提出要求之前,先做铺垫,好让自己的诉求变得合理化,这样成功的几率无疑就大大提高了。

0

在我看来,孩子说话懂得铺垫是件好事,因为这说明孩子的思维渐渐由感性转向理性。在人际交往中,孩子掌握这种技巧,能避免不少由表达不清而引发的误解。

家长需注意的是,要积极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如孩子为了喝果汁,明明不渴,却渲染自己很渴,这时家长可抓住契机,教育孩子说话做事得诚实。

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先道原因,后提要求,你的要求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我们不妨向孩子学习这一铺垫的说话技巧,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因此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