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任由自己的人生瘫软无形
去理发店就像是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在Tony老师手下,你的头发会有怎样的命运?
“说的是空气刘海,结果是个老干部发型?”
“说剪到锁骨的位置,剪完怎么变成了锅盖头!”
……
每个去理发店的人,都在祈祷遇到一个靠谱的Tony。
对于量子的每一床被子而言,也是如此。
谁是量子最厉害的“Tony老师”?
一床被子会变成豆腐块还是瑞士卷?还是会胡乱裹成一团?完全取决于它将遇到怎样的“Tony”。
那么谁才是众人眼中,量子最厉害的“Tony老师”呢?
于是从本学期开学初,一场关于“Tony老师”的海选悄然拉开序幕。六至十年级的同学们在楼层初赛大显身手,最终每个年级选出了六人进入决赛。在上周举行的叠被子大赛决赛中,36位“Tony老师”们来到思行广场,进行“叠中叠”巅峰对决。
一声哨音,所有人迅速俯下身开始“打理”被子:铺展、压实、折叠、掐线、提角、捏边……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到3分钟,36床2斤的薄被,成功变身为36个“豆腐块”,完美地出现在眼前。
有棱有角、平平整整、厚度均匀,被角长短相等、前后高度一致……“看似简单,其实真的不容易”,这是进入叠被子大赛36位选手们的心声。
●国精部九年级夏海兰为自己的表现打了8分,因为“被子的平整度和叠被速度”,还需要提升。
●高一3班的李俊辉给自己打出了9分,理由是“豆腐块”不仅要棱角分明,还要对上被套上的格子花纹,才能算满分!
最终,通过班主任与生活老师的一一检查与评分,周子渝、夏鹏程等12位同学获得一等奖,成为量子官方认证的最厉害的“Tony老师”。
一名“资深Tony”是如何练成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成为靠谱的“Tony老师”,给被子做好“豆腐块”造型,绝非一天可以练成。如何才能从“叠被子练习生”成长为一名“资深Tony”?闯进决赛的周雨彤为我们讲述了她的经历——
三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量子,参观宿舍时看到床上的“豆腐块”,才知道被子可以叠得这么整齐好看,有棱有角。
刚进校时,我们寝室还因为被子叠得不好,被生活老师手把手“个辅”了。当初还有些不以为然,但慢慢地就发现:在量子,这不是一件可以“随便”的事,而是一种习惯。于是,请了班上叠被子叠得比较好的同学教我。慢慢地,自己也知道怎么才能叠得快、叠得好。
其实叠被子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难的不是叠成“豆腐块”,而是在把“无形”的被子打磨成“有型”的过程所需的耐心与毅力。不要着急,长度、宽度、高度、角度等等都会影响最终的成型效果。认真、多练,自然就能熟练。
从新手到资深,这就是量子“Tony老师”的成长缩影。在量子,当一床被子都是幸运的,因为这群认真靠谱的Tony老师,它们每一天都不会邋遢,而是能漂漂亮亮地立于床头。
每年开学,生活老师与学长学姐
都会开设“叠中叠”小课堂
为什么非要和一床被子较劲?
不就是一床被子,为什么非要叠起来?
不就是一床被子,为什么不叠还要被妈妈念叨?
不就是一床被子,为什么学校非要叠成“豆腐块”?
为什么非要和一床被子较劲?很多同学坦言,进校之初都有过这样的疑惑和不解,但随着老师日复一日的督促与检查,他们有了更多体会与思考,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从以前叠得马马虎虎到这次的一等奖,在国精部九年级的夏海兰看来,叠好被子是独立生活的基本功,是奔赴海外留学前的锻炼。
在高一3班的李俊辉看来,叠好被子是一天中获得的第一份成就感。这份小小的成就感会鼓励他干好第二件事、第三件事……
每天叠被看似枯燥,实则是自律的表现。九年级2班的周雨彤认为,叠好被子是每天自我管理的第一项,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自律。
将被子叠成豆腐块,是一件花三分钟就能完成的小事,但天天坚持,耐心、自律这些好习惯则能伴人终生。
父母总是念叨让你叠好被子,因为他们知道被子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自理能力,也能给自己良好的自我暗示。当他们不在你身边,你也能好好吃饭睡觉,穿衣叠被,永远过一种积极人生。
老师一直要求让你叠好被子,因为他们知道被子可以代表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叠被事小,成长事大。因为成长总在细微处的坚持与领悟。
希望多年之后,提到被子,量子少年的记忆里不仅有妈妈三更半夜帮忙盖被子的爱意、和爸爸一起套被子时的欢笑;更有那年春天,大家在思行广场将被子叠成“豆腐块”的自豪与成就感。
生活老师
每日查寝
一床被子本是柔软无骨
但经过人的用心和耐心
也能变得方方正正
仿佛生出了笔直的骨头
人有时何尝不像一床被子?
在双手和时间的打磨下
慢慢才有了自己的形状
有棱有角,有骨有节
永远不要任由自己的人生瘫软无形
这就是我们和被子较劲的原因
招
聘
启
事
图片
徐冬东罗雪编辑
品宣
审核
唐雅月投稿邮箱
cqjbbcxx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