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临床康复成果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7871.html
这是Spenser的第篇文章
前几天我的LV客服打电话给我,说他们下周有个下午茶活动,问我要不要去。
她这电话一打,又让我想起上次看LV展的经历,真是一言难尽。
呵,现在居然还敢在雷区蹦迪。
我一定要和你们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一步步二次消费的。
事先声明,今天这篇文章,绝对不是凡尔赛,一定要看完,起码能让你少损失几万块钱。
1
买完30w的箱之后,
我又买了个LV的牛奶灯
因为买了30w的LV箱子,于是我成为了LV的VIP客户。
记得那些销售当时和我说:尊敬的VIP客户,我们下周有一个LV的展览,只对VIP开放。
我一听,花30w换来的展览门票,那得去呀。
去了才知道,其实说白了就是个高端销售现场。
LV还专门派了个销售给我对接,给我介绍展上的各种LV特色产品。
几十万的台球桌、化妆台、沙发......
真的,我都没想到LV居然有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产品,长见识了。
他们有一点很会,就是不断暗示你,这些东西要没货了,很多人都是现场直接订走。
有的据说在市面上还买不到,只有这种专门的活动才有。
他们太会营造出一个稀缺的氛围了。
就像那些豪车销售总喜欢说:“你看中的这款车现货只有一台,现在不定的话要再等12个月。”
明明已经心动,销售为了防止你犹豫,用各种话术逼迫你下单。
我那天原本就是带着观光的心去的,结果拗不住他们把我抬高的那种feel。
真的,如果你是随便进一家超市,你会觉得有需要就买,不需要两手插兜走人就行。
但是进了这种场子,你看到周围的人买了,哪怕不会有交集,心里上觉得大家都是VIP,气势上不能输啊。
于是我就买了前面提到的那个牛奶灯,想着和我的LV箱子放一块儿吧。
多少钱?
4w。
原本寻思着特别搭,放一块儿了才发现——
你和别人说它40,都嫌贵。
2
24w的床,
如何让别人买单?
你们可能要说我老凡尔赛了。
那如果我和你说一张床24w,不是奢侈品,不是匠人制作,不在城区中心地带,你会买么?
偏偏就有很多老人拿出自己一辈子的积蓄,为它买了单。
一些养老院推出24w的天价床位,提供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前有超市后有花园,一切设施应有尽有.....
当然,目前只有设计图和样板间。
你以为这样就能让一个养老院的床位炒到这个价位?
当然不是。
重点在于它提供的不止是养老服务。
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这个床位可以自住,也可以转租、转售甚至继承。
为了获取老年人的信任,他们还会接着忽悠:
“阿姨,别人每年给你返20个点,这一看就不靠谱,我们每年8个点,虽然不多,但都是真心实意的,等后面咱们做大了,还会返更多,您就相当于一边养老一边投资。”
一块荒地,两个样板间,四张床位......一个宏大的“养老蓝图”就构造出来。
现在除了养老机构,还有一些健身房VIP、公寓返租,都是在用明显超出市场行情的价格成交客户,然后跑路。
为什么他们能够屡试不爽?
首先他们精准踩中了当代人的焦虑点。
其次他们提供的是一个服务,而不是实体产品,本就无法长期保障,靠的是相互间的信任感。
当然,要想和正规机构区分开来,最大的特点是——
做成了金融产品。
当一个产品带了金融属性,它就能够明显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还吸引别人买单。
3
商家做不成奢侈品,
就想方设法把它做成金融产品
24w的床,30w的箱,这里面都蕴藏着一个营销点——
赚钱。
让你赚钱的事,总是充满吸引力。
奢侈品增值也好,庞氏骗局也罢,先给你尝尝甜头,再用套路把你套牢。
你以为自己买到的终点,其实只是起点。
我发现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有一种心态:
花几十买个日用品,过几天觉得用不上;花几百买了件衣服,过几天觉得不好看,然后就怪自己冲动消费,没有三思而后行。
但是花几万几十万买了个奢侈品,或者投了一个新的理财产品,会觉得自己赚到了。
要知道一张床,商家做不成奢侈品,就想方设法把它做成金融产品。
所以同志们啊,日常生活中,花点小钱买回来的东西吃灰也没关系。
反而那些让你消费之后觉得很值的东西,可能短期来看是有些回本,但是长期就是亏损了。
这里叔也要提醒你们一点,有些所谓有资质,有营业执照的公司,很可能是在挂羊头卖狗肉,它白纸黑字写的营业范围,和实际做的,根本就是两码事。
手上有多少资金,量力而行,做这个阶段正确的事情。
李嘉诚说过:“买东西七成满意,就可以下手了,如果它十全十美,那它唯一的缺点就是——你钱不够。”
这是有钱人的嘲讽么?
不,这是有钱人的忠告。
对了,如果你们想知道我4w的牛奶灯长什么样,可以看这个视频。
关于职场你或许还想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