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检查能确定胆囊息肉用不用手术

哪里能根治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99988.html

胆囊息肉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大类。肿瘤性息肉包括癌前期病变的腺瘤和癌,需要手术切除。非肿瘤性息肉不会影响人的寿命,无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手术,只需随访即可。

现有的专家共识认为,最大径超过10mm的息肉,肿瘤性息肉可能大,建议手术。然而,临床发现,此类息肉中仍有超过80%的息肉为胆固醇性息肉,报道的最大胆固醇息肉能达到20mm。因此,有专家建议将手术切除标准改为15mm,甚至20mm,但难以形成共识。

由此可见,区分胆囊腺瘤性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对于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

那么,有没有检查能在术前评判出息肉是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的呢?

答案是有,超声造影、CT和核磁技术都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超声由于灵敏度高,是检测和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但普通超声胆囊壁结构显示不够清晰,息肉基底的宽窄也不易观察。这两点对判断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至关重要。此外,非肿瘤性的胆囊腺肌症因胆囊壁增厚普通超声也不易与胆囊癌相区别。

作为传统腹部超声的延伸,超声造影通过微循环血管成像,观察肿物内部微循环特点,可以获得更多影像信息,尤其是高帧频超声造影更能清晰观察微循环血管形态。

微循环是指包含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在内的血液流动的最小血管单位。基于不同性质的息肉其内部微循环结构有所不同,从而超声造影有助于判断息肉的性质。

超声造影与增强CT类似,都需要从肘静脉注射一种对比增强造影剂。CT造影剂是一种经肾脏排泄的碘造影剂,对肾功能会有一定影响。而超声造影剂是一种纯血池微泡造影剂,造影剂注入人体经血液循环,几分钟后以气体形式经肺呼出,所以不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胆囊息肉的超声造影需要观察息肉的造影强化模式和胆囊壁的完整性。

恶性息肉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分枝状、条索状或团块不均匀强化造影模式,并常有胆囊壁的破坏;胆固醇息肉常表现为点状或线状强化,窄基底;胆囊腺肌症则表现为特征性的动脉期息肉内出现无增强区;表现为造影剂的快速进入和匀速排出,宽基底,胆囊壁连续。

目前研究表明,基于以上造影特点,超声造影鉴别诊断息肉良恶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90%和80%。

许多胆固醇性息肉不能在CT平扫上显影,如果超声报了胆囊息肉而CT看不到,应该庆幸而不是骂超声医生误诊。当然,这一般指较大的息肉,而不是<5mm的微小息肉,因为太小的息肉CT扫查时受呼吸影响有可能不显示。

CT平扫时,肿瘤性息肉大都能呈现出清晰形态,尤其是>10mm的息肉,研究表明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分别达90%和80%,如果已出现明显胆囊壁侵犯,CT检查常被应用于判断肿瘤的分期。

核磁图像显示恶性息肉的典型特征为息肉大、黏膜不完整以及双线征消失,其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可达70%和95%。此外,核磁对胆囊黄色肉芽肿和炎性息肉的诊断也有一定作用。

总之,虽然近年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胆囊息肉的鉴别诊断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其临床应用和患者受益仍较有限。

随着人工智能及分子影像学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应用,相信在不久,胆囊息肉将会达到更加精准的诊断。

即使如此,也难以达到病人期望的百分之百,万无一失,需要影像医生更多的学习和培训。

医学永远具有不确定性,正因如此,才激励医生不断探索学习,勇于挑战,与病魔生死抗争。

但现在的医患关系下,大家好好锻炼养生,不要太期望医生的迎难而上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