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分享乡镇中学的学习与生活师生驿

国庆节放假期间我见到了三姐家的女儿,九月份她去了镇上的公办中学读初一隔两周回家一趟,新的环境使她有了一些变化。

十二岁的她有近一米六的身高了,穿着三姐给她买的有点嘻哈风格的运动服,从背面看去已然如同成年人。仔细看看她的面容和神情,她的内心似乎有些倦怠、烦恼和茫然。她吐槽:在教室“一天坐到晚”式的学习,以及在宿舍楼“军训”式的作息生活,都令她感到紧张和疲惫!我不禁感叹,这样的生活比我们成年人上班还要累!

中学生

早上六点一刻左右宿管阿姨吹响口哨,叫学生们起床。整理床铺、洗漱、吃早饭,得抓紧时间完成,像走过场一样!进到教室早读,一天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体育等等便接踵而至。怕老师又不爱发言的她坐在第一排,授课老师的敦敦教诲如雷声贯耳,使她不敢有丝毫松懈,时刻得保持“专注”。但有一个好处,一些年轻又温柔的女老师讲课声音太小,又不戴“小蜜蜂”,只有坐在教室的前两排才能听清。她不喜欢上体育课,大概是因为体育老师总让她们跑步,绕着操场跑两圈,她常常出现在队尾。平时很多学生都不爱运动,只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虽然长得圆润,但是她们的体力和耐力却不见得好。吃过午饭,她们得自己刷饭盒。之后可以回宿舍午睡,一些女学生会趁这个时间空隙洗自己的长头发或者洗衣服。晚上所有学生都是要上自习课的。初一的学生先下课,她们赶紧回去排队洗漱,整理生活用品和床铺,有时还得花点钱和时间去宿管阿姨那里用吹风机吹干自己的头发。一到规定的时间点宿管阿姨就会熄灯。她讨厌这个规定,因为在熄灯后的半个小时内她们的学姐会陆续回到宿舍楼,三五成群,嘻嘻哈哈。楼道里有人唱歌,有人打闹,还有人尖叫……她努力让自己接受并适应这一小段烦人的插曲。想想,在过去的六年小学生活中,放学回到家有妈妈做的可口饭菜在等着自己,不必洗衣服,想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没人吵……真幸福!

我记得,我在乡里的中学读初一的时候晚上没有自习课,好像只有初三的学生才需要住校上自习课。因此,我傍晚放学以后要走五十多分钟回到家里,天黑了。吃晚饭、洗漱、写作业……如果还有时间可以看看电视,我会觉得很快乐!早上天没亮就得起床,因为在家吃早饭,需要预留一些时间,还要再走五十多分钟的路。学校的早读课不能迟到,否则会被罚站在教室门口。记忆中,书包很大很沉重,上学的路很长很曲折,自己很瘦很郁闷!我们自己带生米去学校“蒸饭”吃,拿一毛钱、两毛钱、五毛钱换没有什么油水的大锅菜。吃不饱,吃得差,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是初中生活给我埋下的“雷”。当时的农村父母几乎把家里的收入都用作孩子的学费了,当时的孩子知道省吃俭用;现在的父母大方地把钱花在孩子的生活上,现在的孩子很讲究吃、穿、用。

乡村

十几年前农村物质匮乏,大家死读书,希望未来能逃离乡土,不再吃苦受罪。十几年后乡村生活安逸舒适,孩子们是否能够找到自己读书的理由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呢?

我想,我们应该多和他们聊聊天,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分享一些过去的故事,给他们一些关于未来的建议。也许,他们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力量,哪怕,只是在那一瞬间也是好的。希望孩子们能顺利度过敏感又危险的青春初期,找到前进的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