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爸妈花几十万买一张床,骗子的套路防不

今年春晚有个小品,潘长江和蔡明主演的叔叔阿姨,因为轻信“商家”葛优的忽悠,花了两个八千元买了两个“保健床垫”。弹簧跑出来,说是“针灸”;背部流血,美言“刮痧”;被弹到房顶,竟然说是“娱乐”。

大家看了觉得很好笑,可是虽然是小品却也是来自于生活。如今太多的保健用品,无论是医疗器械还是保健品,都源源不断的被忽悠进一些老人的家中。

前几日,家住重庆的李女士在当地的论坛上发了个帖子吐槽婆婆,没想到这一发竟然找到了许多“同病相怜”的人。

李女士的婆婆王阿姨其实早先就一直去听健康讲座,每次回家都会带回一些大米、鸡蛋、丝巾一类的“纪念品”,而且还因此认识了很多同龄人和“热心的年轻娃娃”。

看着自己的婆婆每天都乐呵呵的,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而且越来越开朗,李女士和老公就没对这些讲座过多多问,直到收到那条“消费元”的短信。

就在月初,王阿姨在参加完讲座后,戴着“干儿子”自掏腰包送的手镯,从举办讲座的保健中心花费元买一个据说“包治百病”的玉石床垫。

李女士的丈夫早些年把自己的副卡给了母亲,怕她急用钱的时候自己不在身边,这些年来母亲从来没刷过一分钱。如今,王阿姨竟然一口气刷了三万多块!

这个所谓的“玉石床”,其实就是普通木床的基础上,加装了一套发热电路,再在上面铺上一片片“玉石”制成的床板。

这种玉石床的成本,不超过几百块钱,但是售价却高得离谱。别说卖3万块的玉石床了,只要会忽悠,有的销售能卖出几十万的价格。

其实这种骗老年人买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骗局,大家都见过不少了,可是怎么被骗的老年人就没断过呢!这些商家到底用的是什么套路呢?

第一步建立亲密关系

这些机构会用免费的鸡蛋、米面油、衣服、小推车等等礼物,吸引老人去听保健免费的养生讲座。在这个过程中,销售人员会通过很多次的接触去慢慢获取老年人信任。

在掏心掏肺的和老年人(潜在客户)建立了更亲密的关系后,有些销售员除了经常在电话短信上嘘寒问暖后,还会选择买些水果上门去看望老人,陪他们聊天。

这样一来能和老年人关系更亲密,方便认“干儿子”、“干闺女”,二来是更有助于销售人员了解老人家里的经济条件。

第二步诱导老年人接触商品

销售人员等到和自己满意的目标关系建立到位以后,就开始引诱他们接触商品了。不管是让他们“免费”吃几天,还是“免费”让他们试用几天仪器,让他们习惯上商品并坚信功效就行。

比如李女士的婆婆王阿姨,就是她的“干闺女”告诉她:“这玉石床以前都是皇上才可以睡的,现在可以免费的体验,您边上课边体验玉石床,好不快活哟!”

在这些老人里面,也有机构的“托儿”。他们假装成用户,以“同伴”的身份,跟那些老人们大讲自己睡了床垫之后有了健康改善的效果。

本来玄之又玄的玉石床垫,在这些“托儿”的推动下,竟然真的成了包治百病的神器,甚至有的老人,还会再买一套给自己的儿女用,而这些老人,也会被销售员暗中打上标签,列为“优质客户”。

第三步让老年人主动自掏腰包

除了试用,这些机构还会请专家名人来背书。电视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广告,找一个自称是北大的教授或者从医四十年的老中医,号称这个产品用了最先进的医学研究,其实只是个骗局。网上已经爆出“专家”刘洪斌一人分饰多角,来坑骗消费者。

免费体验的东西都只有几天,但是在试用期间,很多人就已经被自己的“干儿子”洗脑了,坚信这是好东西,而且也想主动回报对自己这么好的“干儿子”、“干闺女”,就乖乖主动自掏腰包了。

而且这些被洗脑的老年人,在自家孩子不想掏钱或者去保健中心找上门的时候,还会对自己的孩子破口大骂,指责他们不孝顺。这些也都是销售员长年累月洗脑的结果。

现在的各种骗人的机构为了骗钱,放的线也是越来越长了,就为了能“钓大鱼”。他们为了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前期铺垫越来越多。

送礼物、上门服务、甚至包团组织免费旅行,为了最后赚一票大的,现在的机构都很舍得前期投入。正是因为这样,老年人更对他们的“一片真心”深信不疑。

其实大部分受骗的老年人都是独居老人,或者孩子平时忙的顾不上他们的老年人。除了花钱买产品,他们更多的是在花钱买“关心“。

而且老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商家办讲座,天天发放些不值钱的小东西,吸引老人天天去听讲座洗脑。而且老人一般都结伴同行,看着身边老人都买了产品,自己会有爱面子、攀比的心理,就算东西贵,也要硬着头皮来一份。

随着老龄化趋势在我国越来越明显,太多老人独居,缺少关爱。而且随着岁数增加,老人比一般人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