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节目,
佛祖释迦牟尼在觉悟之后,他到底见到了什么,才向世人宣布这个世界上没有神存在呢?为什么有人说老子离开华夏后,来到了天竺,教化了佛陀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秘密的面纱。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五百年左右,也就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和西方古希腊文明的盛世。而这个时期很有意思,因为很多影响后世思想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时候。比如佛祖释迦牟尼就出生在这个时期,孔子、老子、庄子等百家争鸣也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周易》也大约在这个时期成书。希腊的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都活跃在这个时期。还有伊索、毕达格拉斯等等。可以说人类文化在这一刻突然绽放。这些智慧从何而来,谁也不知道。
释迦牟尼就诞生在古印度的这个时期。当时正是十六国互相征战的局面。而释迦是古印度一个古老的部落,属于刹帝利种姓,统治着古印度东北部的土地。国王名为净饭王。释迦牟尼是净饭王的夫人摩柯摩耶所生的儿子。
传说摩柯摩耶夫人有一天做了一个奇异的梦。她梦见一只白色的大象,身上长着六根象牙,在空中飞翔。白象所经之处,地上的人都会向它鞠躬礼敬。最后白象进入了她的腹中。果然不出所料,摩柯摩耶夫人怀孕了。
净饭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因为在印度宗教中大象是非常神圣的。它代表着智慧、财富、命运、学问、成功等神灵。而且,白象还是湿婆和雪山女神的儿子。湿婆是古印度神话中三大神灵之一。显然这是天神赐予他们的儿子。
于是,国王急忙请来了高僧阿私陀来解梦。阿私陀听了摩柯摩耶夫人的梦后,他告诉净饭王:夫人肚里一定是个男孩。如果他将来出家修行,他会超越我等成为一个众人敬仰的圣人。
不久后摩柯摩耶夫人在无忧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并给他起名为乔达摩·悉达多。
值得注意的是,悉达多王子出生时有异象显现。传说他一出生就能站立行走。他向前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脚下就会开出一朵莲花。走到第七步时,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然后说了一句:“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说完后他双脚突然倒在地上,像个普通的婴儿一样哭了起来。
而悉达多的母亲,在生下悉达多王子后第七天就去世了。
其实这段故事的重点不是他一出生就能走路,也不是他说了一句我们听起来很傲慢的话,而是数字七。
佛祖出生向前走了七步,他的母亲在七天后去世。而在佛教中认为,世界是由七种佛法构成的,分别是地、水、火、风、空、剑、识。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七法构成的,人也是如此。除了七情、七藏、七心戒之外,就连六道轮回都需要七七四十九天。可以说数字七在佛教中非常重要。
而数字七不仅在佛教中意义重大,在旧约的《创世纪》中也很重要。《创世纪》中说,上帝用了七天时间创造了世界上的一切。在巴比伦苏美尔的神话体系中,这个数字也反复出现,认为造物主在第七天到达地球。华夏女娲也是在第七天捏出了小人。再比如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等。
总之,7在佛教中是蕴含着生死之谜的数字。
后来乔达摩在宫中由乳母抚养长大。8岁时净饭王为悉达多请来了老师,教他文武之道等等。
这时候的净饭王心里很纠结。如果真像高僧所说的那样,他的儿子将来要成为圣人,那么自己的国家由谁来继承呢?所以净饭王从小就不让乔达摩离开宫殿,这样就可以避免他接触宗教,并且在他刚成年的时候就给他安排了婚事。
最终乔达摩王子娶了三个妻子,并有了一个自己的孩子,名叫罗睺罗。这样一来,净饭王也放下了忐忑不安的心。
此后十多年来,悉达多王子一直过着皇室的优越生活,并帮助他的父亲处理一些政治事务。直到29岁那年,乔达摩和他的卫兵在外出打猎时遇到了一个病得快要死的老人。老人瘦得皮包骨头,嘴里自言自语。
乔达摩王子上前问老人在说什么。老人说他在向神灵祈祷,希望结束他的苦难带他去天国。
然而从小在深宫中长大的乔达摩,因为被父亲禁止接触宗教,所以并不明白老人为什么要祈祷,神灵又如何接引他
或者结束他的苦难。于是那天晚上,在树下等死的老人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生活优越的他,自然无法体会到普通百姓的疾苦。他想:既然作为人来到这个世上,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衣食无忧,有的人生下来就吃不饱饭?为什么有的人健康,有的人疾病缠身?为什么他们会死?如果他们始终都会死,那为什么他们要出生呢?
这些问题在乔达摩脑海中不断地出现,搅得他彻夜未眠。于是他决定投身于宗教,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乔达摩王子便开始了他的修行之旅,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释迦牟尼。
在日后的修行途中,他碰到了五位很尊敬他的追随者,也是后来被称为五比丘的五位尊者。从此他们一起苦修,像苦行僧那样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天风餐露宿,就为了寻找脱离苦海的真谛。
这样苦行一直持续了六年。突然有一天释迦牟尼晕倒在树林旁。醒来后,释迦牟尼发现这种苦行不能悟出真理。以前自己在皇宫锦衣玉食和现在风餐露宿的苦求,只是生活中的两个极端。曾经的他吃得饱穿得暖都没有悟出真理,难道饿成这样就能悟出真理吗?
于是,释迦牟尼选择了两个极端的平衡点:不去做苦修也不去享荣华,选择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一切顺其自然。带着这种心态,释迦牟尼来到了菩提伽耶,找到了一棵菩提树。坐在下面他开始禅定,总结过去的经验,并立下誓言:不能开悟的话自己绝不起身。
直到第七天夜晚,释迦牟尼在星空下仰望满天的繁星,最终开悟成佛。
之后开悟的释迦牟尼带着五位弟子开始了传授佛法的旅程。沿途不断有其他国家的王子、乞丐和商贩加入队伍。这些人为了普度众生而走遍了古印度。
在达到80岁高龄之际,释迦牟尼带着他的门徒开始朝着西北方向前行。在这一刻,他突然向门徒们透露了自己即将达到涅槃的状态。他请求门徒们将床铺摆在地面上,使他可以躺卧,头部指向北方,身体则稍稍向右转,同时将右脚放在左腿上。这个姿势的安排将使门徒们能够围绕着他,迎接他最后一次的佛法开示。
那天晚上,释迦牟尼便在婆娑双树下圆寂。后来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聚集了五百罗汉,围绕释迦牟尼诵经,并且整理了释迦牟尼一生的言传身教,汇编成了经、律、论。
其中佛陀认为,众生皆苦的原因都在六道轮回里。而产生六道轮回的根本来自于三毒:贪、嗔、痴。这三毒正好在六道轮回图的正中央,也就是说三毒是万物皆苦的根本原因。要脱离轮回脱离苦难就要断舍贪,嗔,痴。而这三毒是从人一出生开始就伴随着的。比如生老病死,这是一种我们人本身无法控制的东西,所以很多人生活在恐惧之中。如果一个人能够控制生与死,那他也就什么都不怕了。但这种东西没人控制得了,因为人想活得久,所以会害怕死亡。因为想要得到的更多,所以每个人都害怕失去。而人们总是生活在恐惧之中,害怕这些无法改变的无常。这就是众生皆苦的原因。
而要破除一切三毒,就必须修行八正道法。概括起来就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而且还要防止两个极端:第一沉迷贪欲寻欢作乐;第二自我施加苦行折磨自己。因为这种苦行不会带来任何收获。只有这样才能灭三毒拔六根。
而释迦牟尼还悟到了一个真理,就是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神的。神也不可能让你脱离六道往生极乐。你不想承受世间的苦难就要切掉三毒,努力提升自己。只有升华自己的境界,才能去到你心中的天堂。这也是老子口中所说的道。
很多人说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后,去了古印度,然后遇到了释迦牟尼并点化了他。其实老子点化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说法并不是信口开河。
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流传着老子西出关后曾到过西域,对西域人和天竺人实施教化的传说。在《三国志》中曾有这样的描述:“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而我们知道,佛家在传入华夏的大概年份正是东汉时期。当时人们正在祭拜神灵之时,往往把皇帝、老子和释迦牟尼佛放在一起拜祭。所以佛道本一家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在古籍《老子化胡经》中也可以找到相关佐证。而在东汉时襄楷所上的奏章写了一段话:“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这里说的浮屠就是指佛陀。到了三国《魏略·西戎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
,盖以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这段话就是直接说老子点化了胡人,成为了佛陀,并收了几个弟子。
后来到了晋朝,一个僧人突然开悟转身为道,加入了道教,并写下了《老子化胡经》这部书。后经考证,有些学者认为华夏当时的国教是道教,佛教不能传播进来,所以佛教写下了《老子化胡经》,承认佛教是因为老子的点化才出现的。但是后期佛教成为了国教,他们又不想承认佛教起源于老子。这种争论一直到了元朝,当时元朝举办了一场佛教与道教的辩论会。结果道教在论道中不及佛教,于是朝廷就决定焚毁《老子化胡经》等相关的书籍。这就是整个过程。
但我个人觉得有些事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你细细钻研,你就会发现佛陀和老子的思想如出一辙,毫无二致。就连动作都几乎一模一样。那么老子当初又悟到了什么?为什么很多人说现在的《道德经》丢失了修炼飞升的那部分法门?这个我们会在下期文章继续给大家讲解。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