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m.39.net/disease/a_6173166.html
失眠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失眠的时候,你一般会想些什么?看看以下这些想法你有没有出现:
1、每天晚上11点到半夜1点是肝功能代谢、大脑修复以及皮肤细胞维护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一定要睡好,否则就错失了最佳的修复时间;
2、我今天累了一天了,如果我再不好好睡觉,我的身体会垮掉;
3、明天我还有一个重要的面试、会议、考试...如果我还不好好睡,我不可能发挥到最佳;
如果以上想法你都出现了,那么接着往下看:
首先说明,这些想法尚不知对与错,更准确的说,上面谈到的这些因为失眠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来证实!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想法会让你更加难以入睡。
影响睡眠的三个因素:环境、动机、情绪(一)
下面谈谈会影响到睡眠的几个因素,首先是情绪。前面提到的这些未经证实的想法毫无疑问会让你更加紧张、焦虑,先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在你身上应验了,但是它首先会激发你的情绪,从而触发“清醒机制”——激活大脑皮层,让一部分大脑功能区先活跃起来,然后带动其他脑功能区,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哦不,是共同活跃,你会倍感精神。
类似影响情绪的想法还有:
1、每个人一天要睡8个小时,不然第二天就会没精力;
2、我昨天晚上没睡好,今天一定要努力睡好来;
3、我今天喝多了水,我晚上不会被尿憋醒吧?等等。
总之,任何让你的情绪产生波动的想法都会让你“倍感精神”。然而很多人上了床之后脑子就停不下来,也知道自己需要冷静,但偏偏就是无法冷静。我们可以这样尝试一下:脑海中的想法不停止时,就不要上床,你可以感觉到疲倦、犯困甚至意识范围变得开始模糊的时候,再到床上去,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床和不良情绪分开来,避免它们“纠缠不清”。
我们见过很多失眠患者,一到晚上就开始紧张、一谈上床就开始焦虑(这是去往幼儿园的车,请放心乘坐),情绪在睡眠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这会让睡眠更加困难,失眠又会促发更糟糕的情绪,导致恶性循环。那么如何来放松情绪呢?这里有很多办法,比如坐在床上,闭上眼睛,脑海中反复的出现“松、松、松、静、静、静”这几个大字并默念出来,或者幻想自己躺在一叶扁舟上,小舟轻轻的荡漾在海面上,微风拂来,暖暖的阳光让身体变得很温暖、很舒适,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你的紧张、焦虑情绪,情绪降温了,睡眠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了。
影响睡眠的三个因素:环境、动机、情绪(二)
还有很多人会这么想:如果我多花一点时间躺在床上,就可以多睡一点,精力也会好一点。于是就出现了提前上床、推迟起床、利用白天的休息时间补眠等行为,各种做法当然因人而异,只要适合自己,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如果这么做仍然不能改善你的失眠情况时,你就应该考虑一下我是不是应当改变睡眠习惯了,良好的行为能让睡眠更加安稳,不良的行为则会触发“清醒机制”。那么接下来就要介绍第二个影响睡眠的因素。
第二个影响睡眠的因素是动机。动机就是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你却发现你有很多事要做,比如还有份报告没有写而明天就要交了、明天就要考试了而我还没有复习完、明天要去参加某个重要活动我还有很多东西没准备好,动机同样能触发“清醒机制”,动机越强,越容易清醒,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事完成再上床,实在不能完成的,至少完成一大部分,减少动机的强度,可以让睡眠更加容易。
还有一些行为也会影响到睡眠,比如看连续剧、连载小说,它们往往会将情节设置的让你欲罢不能,也就是加强你的动机,前面提到了,动机一旦出现,失眠即将来临!当然,一到睡眠时间,就开始琢磨如何让自己睡的更好、尝试各种让自己安眠的方法,这些带有强烈动机的行为,不但不会让你好眠,反而可能会触发“清醒机制”。
影响睡眠的三个因素:环境、动机、情绪(三)
最后一个就是环境。在远古时期,睡眠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一旦睡着不醒很容易被野兽猎杀,于是远古人类必须保持一定的警觉性并传承了下来,就是前面讲到的“清醒机制”,当环境不安全时,“清醒机制”能让我们立刻察觉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到了现代,人类的睡眠环境已经相当安全(除了单独值班的时候害怕一些不明的非生命体),我们只需要把床铺、被套整理的更加整洁、舒适,然后拉好窗帘,基本上就是一个美妙的睡眠环境了。
前面提到的这些都是影响睡眠的因素,当然,还有一些病理因素、药物因素等也会影响到睡眠,但基本上我们需要改善的——至少从认知方面要改善的部分,就是以上三个内容。
然而睡眠问题一般都是长期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改善的,也不是简单的几个举动就有效果的,严重的睡眠问题一定需要心理、药物、睡眠生理卫生健教综合治疗才能起到效果。比较可喜的是,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失眠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如果你存在睡眠问题,欢迎来咨询我们。我们是叶之庭心理咨询公司,专门缓解压力、失眠、焦虑、社交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各种心理问题,并和你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