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舍基础设施过去现在和未来

奶农在继续完善奶牛的饲养管理,以便增加产奶量。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农业工程师DanMcFarland在宾夕法尼亚州奶牛营养会议上说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奶牛的单产呈现出线性的急剧增长,而且没有停止的趋势。遗传基因的改良、更好的营养和管理技术都在产奶量增加方面贡献了力量。”他还对牛舍设施给予了肯定:“设施的改善也为奶牛提供了更舒适、更健康的环境,帮助奶牛更好地发挥遗传潜力和延长寿命。”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农业工程师JohnTyson指出奶牛的单产已从年的磅(约3.15吨)增加至年的磅(约10.35吨)。

Tyson说:“奶牛的单产达到磅(约13.50吨)已不再是梦想,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达到磅(约45kg)或甚至更高也不再稀奇。”

他还认为,目前还没有看到上限,但管理必须得跟上。高产奶量意味着更高的干物质采食量、更高的饮水、更多的热量产生、更长的躺卧时间和更多的粪便产生。

“在我们为未来规划牛舍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但最好记住,牛仍然是牛,”Tyson说,“空气、饮水、日粮和遮荫仍是生命的基本要素。我们需要做好这四件事,帮助奶牛改善泌乳曲线。”

01牛舍的新鲜空气

Tyson说:“牛舍内的环境条件需要达到室外的标准,目前的通风标准是全年需要为动物提供干净、干燥的空气,以便清除舍内的潮气、臭气和污染气体,同时排出动物在炎热气候下产生的热量。”

多年来,自然通风一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空气交换形式。然而,通风效果取决于牛舍朝向、通风口大小以及所处位置。位置非常重要,处于通风环境很关键。Tyson说:“在海拔稍高的地方建立牛舍,可以很容易地处于通风环境中,便于自然通风。此外,随着牛舍的宽度和饲养头数的增加,以及更多阻挡自然通风的建筑,都会降低自然通风的效果。”

他说,展望未来,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结合可能会成为主流形式。虽然机械通风的成本较高,但通风效果可以更加稳定。Tyson认为奶农们会更加重视牛舍内空气质量的稳定性,会采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来控制通风系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稳定性。

他还谈到牛舍设施的散热问题。奶牛的产奶量越高,其所产生的热量就越多。一头产奶量磅(约45kg)的奶牛,其热应激阈值比产奶量75磅(约34kg)的奶牛低10度。

他说:“夏季,与低产奶牛相比,高产奶牛出现热应激症状和产奶量下降的时间更早。未来,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奶牛的热应激管理。”

02休息区域

下一个话题是卧床,McFarland说到第一个散栏式卧床开发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为了降低成本,散栏式卧床的设计减少了面积。人们认为卧床空间小些,有助于保障奶牛更干净。

McFarland说,我们知道奶牛在较小的卧床上的行为表现,它们的站立姿势不自然,也不会占用整个卧床空间,更多的奶牛选择站立和跨站立在卧床上,因为卧床的长度不允许它们轻松和舒适的躺卧。

今天,卧床的长度和宽度都有所增加。此外,我们还了解到颈轨和挡胸板的位置对于改善奶牛的躺卧舒适度和站立自然度非常重要。

第一款卧床是木制的,之后才采用了金属材料。McFarland指出,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卧床尺寸非常灵活,不要减少卧床的宽度,因为奶牛躺卧时仍然需要充足的空间。

这些年来,卧床表面材料也有了变化。McFarland说,以前都是土制的,但奶牛会挖坑,增加了维护难度。现在的卧床更加舒适,奶牛更喜欢躺卧。

McFarland说:“奶牛更喜欢铺有一层垫料的卧床,建议垫料厚度4-8英寸(约10-20cm)。我想奶牛根本不在乎垫料到底是沙子、稻草、锯末、沼渣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只要够松软和舒适,它们就会躺卧。”

展望未来,他说到,随着奶牛体格和需求的变化,卧床的尺寸和结构也需要调整,以便改善卧床的舒适度和清洁度。

他还提到,许多牧场都有饲养密度过度拥挤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奶牛可能会站立在卧床周围以等待躺卧。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因为未来奶牛对躺卧的需求会增加。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过度拥挤的问题,以便制定适宜牧场和牛群的策略。

03日粮和饮水

提到奶牛的日粮饲喂,Tyson提到,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J型和H型饲槽比较流行,高于地面24英寸(约61cm),且青贮和精料是分开饲喂。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牛舍饲槽更靠近地面,仅稍提高2-6英寸(约5-15cm),更类似于放牧环境,且采用TMR。

对于未来的饲槽设计,Tyson说到,我们需要考虑动物的行为。奶牛每天的采食时间为3-5小时,采食次数7-12次。日粮的饲喂量和分布情况都会影响奶牛的DMI,也可能会影响瘤胃功能。

“目标是保障奶牛的DMI更稳定,我们希望奶牛在较长的采食时间里,能减少每次的采食量,增加采食频次,”他说,“随着采食竞争增加,奶牛会减少采食时间,增加采食速率,这与我们希望DMI增加的期望相反。为了最大化产奶量,我们需要评估奶牛的采食竞争情况。”

Tyson还指出饮水的重要性。对于奶牛而言,水是需求最大的营养素。一头产奶量80磅(约36kg)的奶牛,每天的饮水量需要达到磅(约54kg)。

他说:“我们知道,饮水会促进泌乳,泌乳也会促进饮水。”

Tyson说到,未来的牛奶含水量也是87%,这些水必须有来源。他建议饮水空间需要满足15%-20%的奶牛同时饮水,水流填充速度在6-10加仑/min(约23-38L/min)。

展望未来,他说:“我认为未来牛舍中会增加水槽数量和饮水空间,增加饮水便利度。”

04重要的围产期

Tyson说:“干奶和围产期奶牛的设施设计是一个需要改进的领域。虽然遗传为高产奠定了基础,但干奶和围产期奶牛的管理是启动高产的开关。奶牛单产磅(约11.25吨)和磅(约13.5吨)之间的差异,可能就是来源于干奶和围产期的管理水平。

尽管干奶牛只占牛群的15%-20%,但我们期望奶牛能增加泌乳胎次,顺利的渡过这个阶段。该阶段每头奶牛的费用,需要4头泌乳牛来支付。因此,该阶段的管理很重要,设施会影响奶牛的过渡情况。

05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