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自由》是法国年上映的喜剧电影,也是一部富有深意的文艺影片,虽然电影名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实则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现实意义。电影讲述了大龄青年塞巴斯蒂安,虽然拥有多个学科的学位,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却没有任何远大的志向,也没有想做的工作,生命中最大的理想就是:可以轻松自由的活着,做一个舒展而平和的人。
塞巴斯蒂安的父母希望他能找一份工作,于是把他推出家门,他来到巴黎找到一间公寓,和其他两个室友合租在一起。和塞巴斯蒂安不同的是,他的两个室友安娜和布鲁诺每天都在努力的工作着,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惬意的生活,除了申请低保,塞巴斯蒂安依旧“无所事事”的生活着。接下来发生的一些列事情却渐渐改变了他的想法,塞巴斯蒂安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和人生,最后终于找到了真正轻松自由的生活状态。
电影的设定颇具新意,没有塑造成功逆袭或者坚持不懈的角色,与之相反,男主角塞巴斯蒂安是一个喜欢“虚度光阴”的人,非但如此,他还把日子过得颇具诗意。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感到紧张焦虑,难以维持平和的心绪,好像轻松悠闲的生活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只要面向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的自我,勇敢去尝试和体验,自由的人生也许触手可及。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从“叙事风格、镜头语言、象征意义、主题呈现”这几个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的深层价值和意义。
01、以第一人称的叙事风格和巧妙的情节,突出了主角内在的心理变化
①影片旁白是男主角的第一人称叙述,让我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更加深刻
电影旁白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一开始就是一段直白的自我介绍:“我只喜欢梦想生活,而非混日子,我叫塞巴斯蒂安,29岁,两个词来形容我,就是轻松自由。我对成功不感兴趣,我胸无大志,我什么都不想做,只要开心就行,平和的生活,然后平和的离开。”
就是通过这样直接明了的朋友般的聊天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生活状态和人生目标。之后的一系列变化,也都伴随着塞巴斯蒂安的内心独白,包括他的欢喜与苦恼,迷茫与恐惧。
这样的叙述方式,一方面让我们清楚直观的了解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像了解一个熟悉的朋友一样亲切;另一方面也能让人有一种真切的感同身受,仿佛和他一起开心一同难过,情绪很容易被带入其中。
②影片的叙事结构不是以时间线的发展,而是用主角的心理变化为叙事顺序
不同于以时间为轴心的叙事方式,《轻松自由》是以主角塞巴斯蒂安的心理变化展开叙事的。情节的发展随着塞巴斯蒂安的心境而徐徐展开,从一开始的自由自在,到迷茫恐惧,最后又回归到惬意舒适的过程,每一次变化都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做铺垫。
用心理变化作为叙事顺序,让我们能够很好的诠释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全方面的看到一个人在成熟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困惑和挑战,用更加客观的视角看待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五次逆行穿过人群的情节,突出表达了电影的主题
影片有五个同样场景的情节,都是一群身着黑衣的匆忙人群穿过街道的场景:
第一次,男主塞巴斯蒂安迎面看到一众赶路的人群,被惊吓之后,还是选择独自逆行穿越人群,在熙熙攘攘涌向前方的人群中,塞巴斯蒂安显得格外突兀,好像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
第二次,塞巴斯蒂安依旧逆行挤出人群,而这一次他的逆行是为了去申请低保,完全相反的行走方向也呈现了目的的截然不同。
第三次,在雨中的逆行,塞巴斯蒂安举着橙色的雨伞,和一片黑色的雨伞形成鲜明对比,也预示着他的逆行之路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第四次,只有人群穿过路面,塞巴斯蒂安没有出现,因为此时的塞巴斯蒂安正处于迷茫和纠结之中。
第五次,塞巴斯蒂安牵着爱人的手坚定的逆行而上,而就在两人走到人群之中时,人群突然调转方向,全部同塞巴斯蒂安走在了一起。
这样的情节设计有趣又富有深意,每一次的逆行主人公都处在不同的状态和不断变化的心情之中。而最后一次逆行的大反转,更是突出了整部电影的重要主题:人生的选择是多样的,我们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内心真正的归属,调整步伐和方向才能找到真正的平和舒适。
02、平衡适宜的镜头语言,迎合了电影轻松自由的主题
①电影通过平行镜头以及三角形镜头,给人视觉上的舒适感觉
电影的镜头语言就和片名一样,十分赏心悦目,给人恰到好处之感。影片色调明亮,镜头平缓,节奏不疾不徐。很多对话场景采用三角形构图,也给人平衡适宜的视觉效果。
就像影片中的一个场情节,塞巴斯蒂安和父母对话的场景,镜头前是餐桌,左右两边分别坐着父母,塞巴斯蒂安在正中间,背景有一排书柜,窗外是茂密的树林,整个画面看起来十分养眼。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景,包括塞巴斯蒂安和两个室友在一起的镜头,以及室外的场景等。
通过视觉上给人以舒畅平稳的感觉,从而让人更加容易的感受到影片呈现的意境,更深刻的体会到男主塞巴斯蒂安构建的精神世界,仿佛我们也和电影中的人物一样,正过着一种轻松惬意的生活。
②影片有很多主人公的主观镜头,让我们透过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
影片的镜头角度有很多主观镜头,包括塞巴斯蒂安回忆自己不同的床,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父母叫他起床时的仰视角,护士的特写镜头,在公园看玩耍孩子的镜头等。正因为塞巴斯蒂安总是躺在床上或者发呆,所以这些镜头让我们以不同的角度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以及很多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
就像电影主人公独树一帜的人生目标一样,他看事物的角度也很新奇有趣,透过这样的主观视角,我们能进一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和他处在同一位置,体会成为一个“无所事事”之人的乐趣和精彩。
03、“床”和“植物”体现的象征意义,呈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
①床一方面是故事主人公生活状态的载体,一方面也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
影片中“床”也可以算作一个主角,因为它出现的次数太多了,正如塞巴斯蒂安说的“我们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躺下是我的兴趣之一。”窝在床上睡觉,看书,发呆,占据了塞巴斯蒂安大部分生活,所以他给人一种异常慵懒闲适之感,没有那种拼命向上的紧迫感。
其实,“床”不仅仅是塞巴斯蒂安睡觉的必备之物,它也代表着一种放松的生活状态,一种与他人背道而驰的人生价值观体现。而且随着塞巴斯蒂安不断的成长和经历,他找到了一份售卖床的工作,“床”变成了他走向成功的一部分,见证了他从理想状态的自由自在走进现实生活的蜕变过程。
②不同植物的不同境遇,体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
影片中还有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植物的变化,一个细节是在塞巴斯蒂安办理低保时,看到一盆枯萎的植物,但是这盆植物其实是假的,而连假植物都养不活的,正是一个整天抱怨生活和环境的工作人员。与之相反,塞巴斯蒂安闲来无事养了一个小梨树,在他一天天的培育下茁壮成长。
植物的不同状况其实就象征了不同人的生活态度,如果一个人每天只有满满的负能量,那么即使是假的植物也会失去活力,而每天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自然活力无限。就像塞巴斯蒂安一样,虽然他什么都不想做,但他对生活永远充满好奇和热情,从没有抱怨和指责。
04、多重主题的交叉呈现,让影片的现实意义更加饱满和深刻
①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成为真正的自己
《轻松自由》中的男主角一开始享受着“什么都不做”的生活状态,但后来他也对此产生了迷茫和恐惧,最后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将自身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才回归到真正轻松自由的状态。就像影片中,室友布鲁诺从一开始对塞巴斯蒂安是羡慕的,也尝试着同塞巴斯蒂安一起在家“无所事事”,但是他内心并不释然,直到终于找到自己追求的职业和理想,他便不再羡慕塞巴斯蒂安,转而去争取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作?我想工作应该不仅仅为了物质追求,还要收获价值感和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能让一个人不断充实自己并且获得进步,最终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②当被压力和焦虑填满时,“容易满足”也可以是褒义词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很有深意:室友安娜劝塞巴斯蒂安去找工作,她认为塞巴斯蒂安太容易满足,而且感到满足不是件好事,那意味着你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失去了远大的志向,没有努力去追寻自己想要的快乐。塞巴斯蒂安引用了一句名言:“如果一个人不能因为小事而满足,那他永远都不会被满足。”
有时候我们认为“容易满足”是不好的,这会使得人不思进取,甚至安于现状。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总是不满足,永远对自己不满意,那么只会带来更多的失望和焦虑。生活中,之所以感到自己经常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往往就是因为我们的高要求脱离了实际情况,能力和成绩需要日积月累的积淀,要看到每天的一点点进步,让自己“容易满足”一些。
③人生不止一种选择,生活的多样性值得我们不断尝试
影片给我们呈现了好几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有的人积极拼搏从不懈怠,有的人在奋斗与放松之间不停转换,也有人沉浸在轻松惬意的日子里。其中,安娜就是努力工作的代表,但是她却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抢镜头,就是在游客们照相的时候,偷偷跑到他们后面抢镜。因为她有一个梦想是周游世界,她通过这样的方式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将自己的影像留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在电影最后,安娜终于踏上了游遍地球之旅,而不仅仅是存在于照片上。
当我们习惯于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时,会渐渐认为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没有必要去改变也不敢去改变。其实,人生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会有十字路口等着我们去选择,也会有不同的风景期待着我们去经历。也许勇敢的闯过去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不只是黑白色的,那些色彩斑斓的另一面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总结一下:
看完《轻松自由》这部影片,让人从内而外感到一种放松自在,影片营造的氛围不禁令人心生向往。让我最感叹的就是主人公这种洒脱而肆意的生活态度,随性又不失自我,闲适又兼具乐趣。希望每一个努力拼搏中的人,都能抛开焦虑和惆怅,找到真正轻松自由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