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影便移长至日
梅花先趁小寒开
今日冬至
从冬至起,自然气候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而冬至过后,太阳开始“北返”,阳气也开始生发。
冬至养生,除了要遵从“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坚持“秋冬养阴”的原则,还要充分考虑“冬至一阳生”的特性,对阳气予以养护。
冬至起居·宜赖床冬季昼短夜长,气候寒冷,我们应该顺应天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不过,早卧晚起是相对而言,一般认为较平日早睡、晚起半小时就足够了。
有条件的话,可以等太阳出来再起床,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可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揉揉胳膊和腿脚。
冬至衣着·薄厚适宜冬至后,天气寒冷,需及时添衣保暖,防寒养藏以护阳。
日常着装应选择绒衣、毛衣、棉服、皮衣、羽绒服等松软轻便保暖性能好的服饰。
此外,冬季还应常备棉帽、棉鞋、围巾、手套等,注意保护头、颈、手、足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
不过,虽然此时天气寒冷,但着衣也不宜过暖,否则汗出过多,反而不利于阳气闭藏,人也更易生病。特别是青壮年、身体健康者,衣着应略偏寒,以自我感觉不燥热,身体不出汗为宜。
此外,在大汗之时忌脱衣,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以免风寒或寒湿之邪侵袭而致病。
冬至饮食·多吃菜所谓“冬至进补,开春打虎”。整体而言,冬至饮食当以补阳、补精、补肾为主,可适当增加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枸杞、发菜等食物摄入。
尤其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益津液作用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维持肾中阴阳的平衡。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吃些坚果。
与以往大家认知不同的是,冬至时节,多吃蔬菜也是一种“补”!有研究证实,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有很大关系,而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大白菜、虾皮、海带、发菜等食物均富含无机盐,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冬至运动·不能少以往我们认为,冬季时减少运动才符合秋收冬藏的原则,事实上,减少并不意味完全不运动。
要知道,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汗孔闭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因此很多人会出现口腔溃疡、口唇旁起疱、长痘痘等问题,这些就是阳气郁积体内而生火的表现。
所以说,天气虽然越来越冷,但运动仍要坚持。
有条件的话,大家可在早上9~10点出来运动,或者下午3~5点运动,此时户外温度相对较高,体感也较为舒适。
冬至运动养生要注意讲究方式和方法,宜多做导引,或选择动静结合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当然,您也可以选择更为简单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等,运动时以微汗为宜。
冬季取暖·适度为宜冬季室内可以通过开暖气、空调等方式取暖,但室内取暖也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可过暖,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增加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风险。室内温度以高出室外5~8℃为宜,一般控制在18~25℃,以免阳气外泄。
二是注意定时开窗换气,一般每日定时透气半小时即可。
室内长期密闭会导致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使室内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不利于身体健康。
冬至养生方01做日光灸冬季日照时间短,人体容易阳气不足、神志消沉,此时可以学习古人,用些艾草来一场“日光灸”,可起到温养阳气、通畅经络的作用。
方法:做“日光灸”时,可在日光直射的温暖处卧下,在后背或腹部铺上满满一层艾草,冬日特有的温煦阳光照在上面,还可闻到细微的艾草香气。
正午12点左右阳气最旺,是冬季做“日光灸”的最佳时段。
晒太阳的时间不能太短,至少要在30分钟以上才能有效果。晒完太阳可以喝点黄芪水固阳。
煮黄芪水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抓30克黄芪放在壶中煮半小时即可。
功效:冬日的阳光温煦,不会像三伏天那样容易晒中暑,也不易出现热毒侵入身体而上火的情况。对于很多担心上火而不敢尝试艾灸的朋友来说,是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如果在晒太阳后出现下列不适症状,是身体在排毒的反应。:
身上发痒、皮肤出现小红点——寒湿外邪被疏散排出的表现;
流清涕、打喷嚏——肺部在外散寒邪;
头昏脑涨——平时头部血液循环不够好,晒太阳后体内平时堆积的寒气被鼓动上升所至;
晒后很困、想睡觉——晒太阳的过程中调动了体内的正气,消耗了体力,身体自然就会感到累,可以小憩一会以恢复体力。
如果不方便做日光灸,可在平时多晒晒头背,通瘀堵畅行气血。
02热水沐足每晚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
对于患冻疮的人来说,可选用麻黄、桂枝、花椒、细辛等中药煎取汁浸泡洗浴,其效甚佳。
每逢冬至,人们便喜欢做一顿饺子,热热地吃下去,全家和乐美满,过个暖冬。
今年冬至不妨做点新鲜的——五色饺子。五色饺子皮,养护五脏健康中医认为,五色(青、红、黄、白、黑)和五脏是有对应关系的,不同颜色的食物有不同的食疗功效。
《黄帝内经》认为,青色入肝,红色入心,黄色入脾胃,白色入肺,黑色入肾。
五色饺子就是将饺子皮做成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起到补益五脏的功效。
01黄色入脾将南瓜切片蒸熟、捣烂,加入面团中可制作黄色饺子皮。
南瓜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化痰排脓、解毒杀虫的功效。
《本草从新》也称其能“补中益气”。
02红色入心将胡萝卜榨汁和面,可制作红色饺子皮。
胡萝卜味甘,性平,归肺、脾经,具有健脾、化滞的功效。
《本草纲目》也称胡萝卜“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
03白色入肺用小麦面粉可制作白色饺子皮。
小麦味甘,性凉,归心、脾、肾经,具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小麦面可“补虚。久食,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04青色入肝将菠菜切碎、榨汁,可制作青色饺子皮。
菠菜味甘,性平,归肝、胃、大肠、小肠经,具有解热毒、通血脉、利肠胃的功效。
05黑色入肾可用荞麦面粉混合小麦面粉来制作黑色饺子皮。
荞麦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具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荞麦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
木耳三鲜馅,补气血除燥热制作完饺子皮,就要开始着手处理馅料了,冬季要补养肾,而黑色入肾,选用木耳来做馅料,最好不过。
下面介绍木耳三鲜馅料的材料和做法。
材料:木耳克,黄瓜1根,鸡蛋3个,食盐、油适量。
方法:木耳提前浸泡1小时,切碎备用;黄瓜洗净,切丝,放入盆中,再放入一勺食盐拌匀,静置10分钟;黄瓜腌制后会出水,将黄瓜里的水分挤干,放入碗中备用;鸡蛋打散,锅中倒入适量油,油热后将鸡蛋液倒入锅中,炒至鸡蛋凝固,用筷子把鸡蛋打散,关火将鸡蛋晾凉;最后将所有材料拌匀,加入适量食用油、食盐调味即可。
吃完饺子之后,还可以喝半碗热乎乎的饺子汤,原汤化原食,有助消化;还能补充津液、暖脾胃。
资料:养生中国
编辑:尉澜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区上线新冠疫情防控官方服务专区